• 使用新知

產業應如何掌握「網路思維」?

一場疫情,直接推動了千萬家公司「線上業務」的發展。以往一直在線下舉辦的Demo Car 和印表機新品發表會,今年也排除萬難,兩個計畫都嘗試全程都在線上舉辦。

以往我們做線下,可能是拉著印表機去圖文店,和圖文店使用者面對面講解機器的優點和賣點。這樣雖然給使用者的體驗更直觀,但弊端也很明顯:

  1.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專案週期較長
  2. 財力,成本較高
  3. 用戶覆蓋範圍較窄

而這些弊端,線上都可以彌補。

假如我們也要做線上業務,做一整套專案流程方案,以往的思維方式肯定也要改變,需要用「網路思維」來建構我們的計畫。



什麼是網路思維?

網路思維,簡單來講就是以人為中心,不斷將關係擴展開,形成一個強大的關係網。透過建立的這層關係網,將有價值的東西相互傳遞,這個「有價值的東西」可以是服務,是產品,是資源,然後對網形成鞏固,進而建立龐大的互聯網生態。

1、打破資訊繭房

我們平常刷在抖音、快手或頭條時,可能會注意到一點:如果連續觀看或按贊同一種類型的作品,以後平台給我們推送的內容也會較多地偏向這一類。過程中也可輕鬆加墨,墨水灌滿即停,無需值守也能輕鬆出圖,使用更便捷。

資訊繭房效應,指在網路訊息傳播中,使用者更傾向於專注於自己原本就感興趣的領域。時間一長,我們就會被侷限在自己建構的「繭房」當中,造成訊息閉塞,社會黏性降低,不利於大局觀的形成。


所以,為了打破資訊繭房,我們先要對目前接收到的觀點持批判態度:在與人的溝通中,不僅要闡述觀點,也盡量講清原因。

如果遇到與先前觀點相反的言論,先不急著反駁,多思考一層對方這樣說的深層原因。必要時,援引第一方資料和權威資料(如業界公開招股書)。

如果我們無法求同存異,也就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「網路思維」。

2、掌握精準搜尋

在將有價值的東西互相傳遞的過程中,我們的角色可以是主動傳遞方,也可以是主動接收方。

在網路上,只要有管道,理論上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所需的任何資訊。

不過對於做慣了線下的用戶,剛做線上時,取得資訊的方式可能會較為單一,常用的可能就是百度、搜狗等搜尋引擎。用這些常見引擎搜一些普羅大眾較常見的問題很好用,例如怎麼治口腔潰瘍。


但是如果我們要找一些專業的,精準的信息,它們就未必好用了,比如找HP Designjet T650 打印機上某個配件的作用,圖文相關行業的發展前景,還有我們所負責用戶的基本信息等。

假如我們在百度上找不到想要的資源,也可以去其他平台的搜尋框試一試,例如知乎、淘寶、閒魚、還有微信上的搜尋欄,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當然,如果要掌握“互聯網思維”,只靠精準搜索和破解信息繭房還遠遠不夠,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需要我們在摸索中不斷試錯,積累經驗,總結分析,並以新的經驗指導我們下一步。